深秋时节,走进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幕幕火热的建设场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座新城的发展脉动。
相城经开区于2002年设立,2014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苏州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里最年轻的一个。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相城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城经开区实施“五学五比五争先”行动,以“三城建设”为目标,跨越赶超,勇争一流,全力打造现代化一流国家级经开区。
砥砺奋进二十载,弱冠之年再出发。当前,面对新的发展要求,相城经开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一号战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朝着全国综评排名年进十位的目标追求加压奋进,以击鼓催征之势助推相城“双中心”建设。
招商选资
项目潮涌带来发展巨变
与图谱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利用其国内领先的招聘SaaS平台进行AI智能建模,对企业和人才进行匹配连接,打通招聘行业上下游,为企业解决人才招聘刚需痛点;与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围绕苏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城际铁路等规划建设要求,打造涵盖高铁枢纽、城铁、地铁、桥隧等领域的“新基建科技综合产业园”……最近,相城经开区又一批项目签约启动、开工开业,为辖区“2+3+X”产业布局再添动能。
相城经开区“2+3+X”产业体系中,“2”是指数字金融、工业互联网两大先导产业,“3”是指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数字城市三大特色产业,“X”是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现代商贸服务等突破产业。
如何锚定产业定位,实现精准招商选资?相城经开区经发局(招商局)局长吴晓莉介绍,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相城经开区先后推出“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新机制,在谋新谋变中化危为机,把引进产业项目作为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相城经开区赴周边城市开展外出招商以及云端商务会谈150余次,已累计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超220亿元,其中新基建产业园项目投资超20亿元。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海富电子、工业机器人领先制造商森瑶达野、“独角兽”企业矽视科技、新能源汽车流水线设备头部供应商德星云等一大批领军型总部项目先后落户。
在相城经开区泗塘片区,新安电器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新亚电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明冠新材料科技项目、柯依迪装配化装饰系统及智能家居项目、泰马克精密铸造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作为相城经开区当前重要的工业承载地,泗塘片区瞄准高端制造业重点发力。根据今年8月苏州市政府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相城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承载区与先行启动区,打造国内顶尖的智能制造产业研发社区。
项目集聚,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1—9月,相城经开区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70亿元、回升态势明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增长27.3%,其中工业投资5.8亿元、增长17%;完成进出口总额7.1亿美元、注册外资1.1亿美元,保持较好水平。
建管并举
用优质载体吸引优质项目
“在太湖和阳澄湖之间,蠡塘河静静流淌,商圣范蠡正是从这条河泛舟出去,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坐落于蠡塘河北岸的企业总部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企业成长的沃土……”这段动人的故事,为相城经开区写好产业载体建设这篇文章增添了浪漫的一笔。
在相城经开区人看来,只有更优质的物理空间,才能吸引到更前沿的技术与产品。因此,载体建设要比产业发展更快一步。相城经开区将产业载体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力争早规划、早启动、早入驻。
当前,相城经开区正全力推进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其中,数字金融产业园将全面融入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建立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目标到2023年,集聚数字金融企业100家。航空航天产业园聚焦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新材料、电子设备、检测维修、航空服务等重点领域,培育航空航天新技术、新产能。企业总部园主要以企业总部、综合办公、研发及配套为主,着力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文化产业等新经济产业,打造一个开放共享、融合办公、创新研发的产业园。
除了“大而强”的旗舰型产业园,相城经开区还着力推出一批“小而精”的功能型产业园。以阳澄湖国际科创园为例,该园作为相城经开区科创发展的主阵地,已聚集GCIPC长三角分中心、小样青年社区、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等多个载体,孵化出一批优质企业。
日前,国家网信办公示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拟入选名单,全国共50家企业入选,由小样青年社区孵化的苏州琅润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双化协同”是指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这份榜单中,不乏阿里巴巴、百度、高德、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从侧面说明了此次评选的含金量。该企业董事长吴玺说,公司跻身其中,多亏了“小样”。
既要建好,更要管好。针对产业载体,相城经开区坚持建管并举,致力实现“产、园、企”三位一体。今年3月,在相城经开区2022年招商工作动员会上,“一载体一园长制”启动,首批16位“园长”上岗,对产业园管理全权负责。
同很多城市一样,在强化产业载体建设的过程中,相城经开区也遭遇了土地资源瓶颈的难题。近两年,相城经开区前瞻谋划开启“三城建设”:将南部澄阳街道片区规划为“城市会客厅”,将北部北桥街道片区规划为“城市后花园”,中部则依托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枢服务核打造“城市智造芯”,以城市更新腾出发展空间。
相城经开区规划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力举例,在“城市会客厅”,塞翁科技工业园、长青食品等一批闲置低效厂房拆迁腾空,华丽变身为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等“高精尖”产业载体,吸引多家企业竞相入驻。
优化服务
让“相心力”成为“新动力”
“原来1个月的流程,4个半小时全部跑完。”日前,相城经开区森瑶达野机器人项目运营总监吴猛拿到了“新鲜出炉”的5本证书。上午土地摘牌,下午“五证齐发”,这样的速度刷新了苏州工业项目“摘牌即开工”的纪录。
在该项目办证过程中,相城经开区将项目报批报建任务分解成19项,明确11个责任部门,有针对性地分类召开项目推进会、问题协调会、全流程推演,并安排项目代办员配合企业兵分三路并线作战,最终实现了各审批环节无缝衔接。
这背后,需要组织领导的强力保障和审批流程的深度精简。去年起,相城经开区逐步建立起“全链审批”协调机制,综合运用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容缺预审等多项创新举措,不断优化流程;同时加大并联办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公告挂牌时间,同步进行规划、审图及施工许可多个事项的预审工作。在此基础上,相城经开区积极复制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先进经验,变“门槛管理”为信用管理,以“一份承诺”代替“一摞材料”,最大程度为企业“减负”。
森瑶达野项目不是“盆景”。相城经开区提出,要以该项目“4.5小时摘牌即开工”为标杆,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打好“远程协助、线上沟通、帮办代办”项目服务组合拳,推动更多项目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让良好的服务成为经开区最美的风景。
不仅要让企业“愿意来”,还要“留得住”,更要“发展好”。营商环境已成为衡量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如何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营造更有优势的营商环境,关乎发展全局。
这十年,是相城经开区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营商环境快速提升的十年。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相城经开区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一企一策”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为拉近服务距离,相关部门举办多场座谈会,先后组织70余位企业家代表与会,协调处理融资难、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20余个。
“相心力”是相城经开区悉心打造的企业服务品牌。今年6月,相城经开区召开推进会,提出要围绕“至真至诚”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相心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眼下,这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潮,充分印证了经开区人为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在这片发展热土上,人们演绎一幕幕发展景象,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化产业新城,日益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价值示范。